强盗与土匪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称谓,而他们从来不会自称“土匪”,也很少有人直接称呼他们为“强盗”。至于所谓的“山大王”,那也只是小说和电影里的产物。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乃至五十年代初,强盗和土匪在不同地区的称呼各异,比如他们会被叫作“响马”或“胡子”。在长白山地区,胡子土匪曾一度盛行,甚至涌现出了不少赫赫有名的大土匪。有些土匪还自封为“将军”华生证券,甚至获得了蒋介石政府的上将军衔,显得十分特殊。
这些胡匪,出身背景各异,目的各不相同。即便如此,他们之间也有一些口头上流传的“规矩”。对于违反这些规矩的同道,他们会进行严厉的惩罚。例如,他们设有“十四不抢”的条款,并且规定了七种处罚方式。说到这些处罚方式,那真是简直残酷至极,没有半点人道主义可言。最轻的惩罚就是枪毙,而像马鞭抽打和马棒暴力则是常见的“家常便饭”。
今天,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些“十四不抢”的规则背后的虚假性,以及那些看似简单却极其残忍的七种处罚方式。
如果你对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历史有了解,肯定知道在蒋军的授衔体系中,授予上将军衔是非常困难的。例如,在淮海战役中,参战的蒋军总兵力多达八十万,但最终只有刘峙这样的大佬才被授予上将军衔,而杜聿明等副总司令们也最多只能获得中将军衔。所以,若要说土匪获得上将军衔,这种事情基本只能出现在宋徽宗时代或蒋介石的政府下。
展开剩余74%土匪能够有“上将军长”的头衔,如同宋朝的宋江一样,颇为讽刺。1945年,土匪马兴山获得了“中央陆军东北先遣队第六军上将军长”的职位华生证券,这个“上将”不仅带领一群小匪帮,还编造了一支“军队”,但他们的实力根本无法和正规军相提并论。1946年9月,临江县的政府大队与其交战,仅用一场战斗就将其团灭,马兴山被抓捕并枪决。
长白山一带的土匪,数量庞大,当地的老人对于这些大胡子头颅可谓是了如指掌。像电视剧《胜算》中的谢文东,就是其中一位非常典型的土匪头子。他曾投靠日军做汉奸,后又接受杜聿明的任命担任第五战区的指挥官。然而,不管是中将还是上将,谢文东的军衔其实都是空头支票,因为杜聿明在被俘之前,最多只是个中将。
这些“胡子头”有时候会变幻无常,若有人给他们足够的食物和武器,他们就会归顺。如果没有,或者情况发生变化,他们就会背叛。实际上,这种背叛风格,颇有张献忠的影子。
除了那些被蒋介石收买的土匪头子华生证券,长白山地区的其他“胡子头”同样有自己的一套规则。比如,“十四不抢”就是其中一项,涵盖的内容包括:不抢丧车、不抢喜车、不抢邮寄信件、不抢渡河挖参、不抢行医者、不抢赌局、不抢货郎、不抢大车店、不抢僧人、不抢开棺材铺的人、不抢妓院、不抢单身行人、不抢算命摇卦的、不抢鳏寡孤独者。
其中,虽然有“僧人不抢”的条款,但却没有“道士不抢”。这或许是因为长白山一带,道士极为罕见,甚至若出现了道士,土匪们也不敢得罪。所以,“不抢道士”的问题显得无关紧要——他们更倾向于偷窃道士的名字,至少这样他们能保住面子。
这些“规矩”对于一些土匪来说,是有实际意义的。特别是在抗战期间,一些土匪专门抢劫日军,而不打百姓。但对大多数土匪而言,这些所谓的“规矩”不过是为了留一条后路罢了。更有一些土匪,是因为生活所迫、被官府压迫而投身为寇,根本不顾什么规矩可言。比如1945年7月,土匪高玉德就劫了一个老太太的包裹,最终被当场抓获。
这些土匪的下场大多是枪毙,但如果他们遇到“讲规矩”的“大绺子”,也会受到相应的处罚。
土匪的惩罚方式极其残忍,最常见的包括“挖心”、“剜眼”和“割舌”。这些酷刑是为了让土匪彻底绝望,不管他们是否能死,都让他们活在无尽的恐惧之中。而对于真正被“挂甲”或火烧的土匪来说,所承受的痛苦几乎无法用语言形容。
土匪所使用的火烧刑,常常是在受害者头顶点燃火种,让火苗逐渐蔓延,直至受害者无法忍受的痛苦。而“挂甲”则是一种更为极端的酷刑,受害者的衣物被剥去,身上被浇上冰水,让人冻结在寒冷中,一旦水形成冰层,生死之间仅在一瞬间。
土匪如此残忍对待彼此,更别提他们对平民百姓的暴行了。为了避免自己祖坟被掘,土匪们还有一套“规矩”来确保自己的生存,比如“不吃窝边草”和“不穿红鞋”。而这些所谓的“规矩”,却总是遭到土匪的随意践踏。土匪甚至还经常会玩些简单的娱乐活动,如“看牌”或“走五道”。这些活动是他们落草之前就曾玩过的简单游戏。
当年长白山的土匪故事,总让老人们津津乐道华生证券,讲述那一段段传奇的历史。对于一些年纪较大的朋友来说,也许你们的家中曾经有过长辈讲述这些土匪的故事和“绺规”。而我们那时耳闻目睹的“看牌”和“走五道”,如今却已经成了回忆,时间的流逝让这些简单的游戏逐渐消失在了记忆中。
发布于:天津市嘉旺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